源石一族设定
种族分类:
源石素体、小源体、源石人形
特殊个体:识之网、智库中枢、终源体….
种族演化顺序:
素体—小源体—源石人形
特殊个体(融合入之前的总个体)
个体解释:
素体:
没有意识的原始状态,可以被泰拉人利用,充当各种用途的媒介、能源,是泰拉人目前最容易研究的源石个体,也是泰拉人可以认识到的最广泛的源石。
小源体:
外形上与素体无异,但其已具备一定的智能,可以对自己周围的存在进行基础的心智层面感知,但层次较低级,只能感知敌意与善意的区别,同时他们可以做到 对自己同族的感知,可以接收来自上位的族人的意识指导进行活动,可以较低程度的自主进行对素体的操作和技艺的发动。
源石人形:
人形的源石,大部分组织可以在生物组织和源石之间切换,仅保持部分组成一直维持在源石状态,通常情况下可变组织被其称为——“素体壳”,其作用除了维持身体形态就是作为保护层来防止其内部核心被破坏,有记录显示“素体壳”亦可以变为多种不同的形态,甚至作为武器。其体内不变的源石组织被称为“核心体”,这是一个源石人形最重要的组织,“核心体”承载意识,是灵魂的容器,核心体的破碎意味着一个源石人形的彻底死亡。能力上源石人形的力量将是空前绝后的其极高的智力水平和近乎绝对的下位源石支配力使他们获得了除去“终源体”以外任何来源的源石技艺免疫和控制能力,不过这一能力有时会因诞生方式不同产生差异,目前诞生源石人形通常的方式为三种:
1、由小源体通过长年积累聚合后自主进化形成,这也是最普遍的诞生方式;
2、由特殊个体分化剥离形成,这种方法比较特殊,往往是个体无意间产生,切一定时间内只会发生一次,剥离后的子体会在成长中逐渐具有原个体的能力,虽然相对弱化;
3、由破碎但没有彻底死亡的一个或多个核心体聚合形成,这种情况极为罕见,重聚后的意识存在偏差和杂糅的现象,需经过“识之海”的辅助引导后才能形成稳定的意识。
同时形成20年左右的源石人形将拥有再次特化融合的能力,如果其希望与族群内的某个特殊个体进行融合,在接触后其将会被接纳进特殊个体内,成为聚合意识体的一部分。
识之网:
源石族群特殊个体,拥有联通所有族群内意识体的能力,平时其意识的触须都会存在于每个族群个体内但处于休眠状态,只在被需要时会被唤醒并链接,其服务对象一般为成熟的源石人形个体,其能力广泛,在生活方面其能力可以使源石人形之间达到思维的远距离实时交流,如果有其他族人的意识出现或者其他负面状态,其也可被正常族人唤醒处理此类问题,总的来说在族群的生活中祂的地位既是通讯的接线员也是治疗疾病的医生,而在战斗中祂将发挥思维加速和辅助链接智库中枢的作用。其最初为一位特殊的拥有强大精神链接能力源石人形先辈固化“素体壳”后形成,后来在更多的后辈们融入后彻底成型,能力的也逐渐强大起来,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在精神层面与“终源体”持平的族群个体,族群中其地位崇高,受人尊敬,是支撑族群生存的支柱之一。因为他长时间处在谢拉格的“源域”中,且“素体壳”处于一种高度固化状态,这使他失去了移动的能力,为了更好的了解族群状况和起到不过度对外暴露族群存在的目的,祂有一个被分化剥离的子嗣,其名为“识”,而他的工作往往是来到外界新生的族人面前指引道路,而因为他自身因为特殊原因并不能直接从外界素体获得能量补,一旦力量消耗过度,这一个体就会消散死亡,所以“识”这个名字更像一种称号。
智库中枢:
源石族群特殊个体,其具有录入和读取各种信息的能力,除去为新生的族人提供基础知识外,其被启用的次数并不多,大多数时候其会辅助“终源体”进行历史 记录,普通个体对其的使用必须经由“终源体”允许并被“识之海”确认使用意图在合理范围内后才可进行。起内部储存的信息包括各种知识、历史记录、全种类源石技艺等,但族内个体单次能读取的内容受其自身承受能力而定。 祂诞生于一个将死的普通源石人形,在核心受到轻度破坏后他顽强的活了下来,同时在他个人的强烈愿望下,舍弃了大部分自我意识,变成了拥有强大无比的记忆能力的介于小源体和源石人形之间的存在,或者说拥有巨大体量的类小源体,自他诞生后不断有希望见证历史却处于濒死状态的族群个体融入其中,最终发展成如今的状态——一座矗立在“源域”中心的高耸入云的方尖碑。
“终源体”:
至古的源石体,最早的源石人形聚合体,只有在经历过“灭源时代”的少数老一辈源石人形记得他是如何诞生的————反抗命运的最初的族人们在生死之际紧紧 相拥,化为那毁灭一切的光芒,贪婪的索求者成片的倒下而他们的屠刀在光芒中被销毁,一如曾经族人们在他们的高炉中逐渐融化。最终,白光暗淡了下去,而那个硕大的“素体壳”中诞生了最初的祂。祂带领仅剩的几个族人来到了谢拉格的一处被群山环绕的盆地中,祂强大的力量掀起了永不停止的暴风雪,将族人们的世界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他给那个地方取了个名字“源域”。作为族群的至高力量,终源体可以完全的支配任何形式、种类的源石素体,祂可以使用任何种类的源石技艺,而任何源石技艺都不可能影响到祂,因为源石技艺本就由祂产生。某种意义上祂就是源石这一总概念的全部和最终状态。 祂一般都在位于“源域”中心的“智库中心”那用特殊的源石技艺观察并记录着大地上发生的事,千百年来祂再也没有和外界发生过冲突,祂只是观察着记录着一切。直到后来的某一天祂的体内意外的分化剥离出了一个新的个体,或许是这一个意外唤醒了沉睡在他意识深处的某一份情感,他在注视世界的同时开始偶尔关注起这个被人们称为祂的“孩子”的个体。
族群生命周期:
在素体自我生长到一定年限(大约10年)后,源石素体开始诞生低级智能,开始向小源体转变,当到达第15年时完成转化,此后他们的成长周期从50年到200年不等,当体内能量和累积包裹在其周围的素体层足够大时,他们将会进入5个月的休眠期,之后破茧而出的便是初生的源石人形,一般这个时候识之海将会自动感应但他们的诞生,并与之产生联系,通过开放智库中枢给予他们基础的知识,这就意味着他们正式出生,而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会在历代“识”的接引下来到源域生活,也有少数选择成为留驻在外界的旅行者。出生20年后的源石人形还会出现一次变化,他们的核心会出现一次微弱的软化阶段,使其与其他个体的融合的能力大大增加,这一现象一般出现大概3个月的时间,之后核心体将重归稳定,这也被称为“成人礼”,一般源石人形们将会在这短时间内决定自己究竟是继续独立生活还是去加入其他个体成为特殊个体,这是一次关于生命道路的选择。
目前已知的可以使源石人形死亡的方法:
1、使用“灭源时代”的特殊科技武器直接崩解源石,但同时会产生剧烈的能量释放,若果不搭配能够快速吸收“崩解”带来的狂暴能量的装置攻击者自身也会死于能量的快速释放之中。
2、通过任何方式有效破坏人形所有防御手段后,通过掌握其“素体壳”内“核心体”的移动来精准破坏其“核心体”
3、源石人形可以自行产生一源自自身“核心体”的特殊晶体状物质——“黑石”这种物质可以通过共鸣在源石人形本身自愿的情况下使其自行崩解,同时大大强化源石人形最后一次释放的源石技艺。只是一种以生命为代价的“强化”。这一知识也被“终源体”列为“需要特殊情况才会允许了解”的知识,而禁止其他族人在“智库中枢”中随意获取。
核心融合:
核心融合即两个或多个源石人形的核心体发生融合,其结果因发生原因、个体意愿、能力差异、族群生理等级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可能,一般出现三种可能:
一、形成新的核心体和新意识,这种融合被称为“合一融合”这一般发生在同等族群生理等级的两个个体发生自愿融合并且不介意自身意识消散的情况下,这样的融合会使新产生的个体同时具有之前两人的特性,并可能诞生新的特性,但是其意识并不属于任何一方,但保有双方的记忆,并不是纯粹的新生命诞生。这种情况下新意识往往需要经过几日“识之网”的辅助梳理自身记忆才能正常生活。
二、两个核心体在融合后同时具有两个意识,两个意识交替接管“素体壳”的使用,这种融合被称为“共体融合”,一般出现这种现象的只会是两个核心体的融合,而双方都不愿意任何一方的意识消散,且“终源体”或“识之网”的力量介入融合过程时才会发生。两人的意识和能力都仍旧具有独立性,任何一方接管“素体壳”时都只能使用自身能力。甚至在外界具有重组其中一人的“素体壳”时,两人还可以依靠“识之网”的帮助完成分离。
三、一方强势的单向融合,其还可继续细分为“一方主动的强制自我牺牲式融合”“一方主动地强制吸收式融合”“一方主动地一方自愿的吸收式融合”等等。
源域相关设定
基础介绍:
灭源时代结束后,由“终源体”带领最后的几百族人于谢拉格群山中的一处盆地中建立的区域,其外部终年被狂暴的暴风雪笼罩,几公里厚的风壁和夹杂在风雪中的尖锐源石碎屑彻底阻绝了外界对内部的探索,这也成为了源石族群最后的聚居地,源石人形们在这里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家园。
“源域”内区域设置:
区域按环形分布向外扩散开来,可大致划分为核心区、城镇区、缓冲区、风暴区:
核心区:
为一巨大的由光滑平整特殊源石素体构建的空旷广场,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块庞大的源石方尖碑,从地面上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物存在,但其地下却存在着体量巨大的源石簇,如同树木的根一般深深地扎入这片大地之下,无尽的能量不断在地下流动着,维持着整个源域的发展。
城镇区:
是族人生活修行的地区,房屋林立。建筑主体颜色为白色,部分以灰黑点缀,使得其与附近的地形地貌有更高的相似度。区域内的建筑功能主要以学习、制造、研究为主。与外界的城镇格局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并没有在城镇内部设立任何形式的防卫措施,也就是说这一区域是完全不设防的。
缓冲区:
靠近风壁的区域,此处并没有过多设置大型建筑,更多的是规律分布的小型前哨,用以观察监视风壁中的状况,这也是源石人形年轻人必须经过的修行项目。除去哨岗外,一些特化产生的大型特殊小源体“侍灵”也会驻扎在此地,一般情况下他们会以一种外形如同普通源石块的休眠状态停留在距离“风暴区”仅仅10米的各个“驻扎点”上,知道感知到异常才会苏醒。
风暴区:
风壁影响的范围只有少数“成年”源石人形作为“巡逻者”和一些小型特化小源体“光炬”在此活动,一般来说每一个巡逻者会与一位“光炬”一同行动,但也有特殊情况。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指引和保护误入风暴的泰拉人,有时也会对附近遇到危险的人施以援手,而这些举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外界形成了一些关于“雪灵”的传说,进而增加了源域在周围地区村庄的人们心中的神圣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泰拉人对风暴内部的探索。
“源域”的隔绝体系:
第一屏障:风暴层:
由“终源体”运用自身力量产生的广域风壁,宽度在10到20公里不等,区域内能见度低,最好状况下可视距离不超过10米,地表时常有源石簇生长,且在风力加大时会自动崩解随风移动,形成危险的“碎石流”,但最终会在缓冲区沉降并被收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源石素体可能会自然发生能量释放,形成类似源石技艺的状况,导致了风暴区内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的能量爆发,比如突如其来的小规模雷暴、火焰、地刺生长,甚至“智库中枢”中有记录显示发生过短暂的时间停滞。)
第二屏障:幻象源石技艺区域:
被设立在风暴层最后2公里中,由“识之网”设立的直接影响意识的区域,进入其中的生物会暂时失去对外界的清醒感知,转而出现由负责该扇区的“守壁人”职务的源石人形设置的幻觉,这种幻觉直到被影响的人离开风暴层才会消失,一般情况下“守壁人”会尽可能的引导这些人离开风暴区,途中同时会安排风暴层中的“巡逻者”负责确保他们的安全,但在必要情况下也会进行必要的驱离——不论生死,事实上也的确有带着恶意硬闯最后因为幻觉中感受过度真实而死的人。)
第三屏障:阻隔性源石技艺阵列:
后生的人形们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威胁到源域的危机而自发的进行的防卫改进建设,其中包括环绕“风暴层”和“缓冲区”交界处设立的主护盾层以及相关的节点和环绕“城镇区”外围设立的次护盾层以及相关节点,按照设计,一般情况下护盾会在受到源石技艺影响后打开,彻底隔绝一切由外向内的攻击行为同时加强由内向外的源石技艺强度并对投出的攻击型专用器具施加源石技艺,各个节点上可由人形或者小源体可以将自身暂时的化为施术单元且直连地下能量网络,施术能量加强且几乎拥有无限能量。
特殊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强化:
**“识之网”接入后,所有护盾强度将会增加为原来的2到10倍,对内部攻击的增益为3到5倍,各个节点的人形与小源体在“施术单元化”后对自身的负荷减小一半以上,同时“识之网”依旧可以开启对每个个体的辅助强化。
“智库中枢”接入后,全范围内将会在每个人被允许使用的限度内开放信息读取,这些信息都是暂时的,当“智库中枢”停止开放这些信息的读取,个体将会逐渐遗忘这些信息,但每个个体依旧可以靠记忆来记住一些。但作为一个记录特化的特殊个体“智库中枢”多数时候不会单独接入,他的接入往往是由“识之网”或“终源体”来辅助的。
最后出于未知原因,虽然源石人形们请求过“终源体”参与接入实验,但“终源体”并没有参与过哪怕一次实验,没有回答过一次请求,每次前往请求的人都只是感到一阵来自灵魂的哀叹和如同被抚摸头发般的感觉后就被传送离开了核心区。“祂有自己的打算。”后来“识之网”对众人解释时是这样说的。**
第四屏障: “戮”:
(允许被了解的资料极少,特殊个体,位置未知,能力包括释放强力护盾、回复范围内所有受伤源石族群成员源石素体的损伤,创造特殊战斗个体,一定情况下在达成某种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被称为‘源术’的特殊技艺进行攻击,有来自封存于“智库中枢”的资料显示其实际战斗能力几乎与灭源时代末期的“终源体”基本相同,且其与“终源体”存在极深关联。)
“源域”职责体系:
教导者:
为了让源域内的个体能够更快的自主了解学习世界的常识,也因为“智库中枢”并不允许族人快速获取非必要的知识,于是为开展基础常识的教育活动和之后的进一步知识传授而诞生了教导者这一职阶,其职阶可再次细分为“启蒙人”、“长师”、“提灯人”。而该职阶只能由“识之网”定期举行的“试炼活动”来进行选拔。
“启蒙人”:
他们负责对新生小源体与初生5年内的源石人形进行教导,主要负责基础的教育与基本礼仪的教导,他们是新生的小源体最初的引路人与初生的人形最重要的长辈之一,他们不但要教授知识,还需要照顾学生们的日常,从某种意义上他们便是“第二父母”,甚至经常他们会收养那些因为事故失去“父母”或是由外界“旅人”职阶者带回的自然产生的非特化小源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启蒙人”教授的“基础知识”事实上相当于泰拉人学制内涉及的几乎全部内容,甚至在源石技艺理论与使用技巧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长师”:
长师是专门负责高等教育的群体,那些度过了基础教育阶段但仍希望更多地学习知识的人形们将会在“启蒙人”的推荐下前往自己心仪的“长师”处继续学习,而学习内容则由其学生自行决定。“长师”职阶者拥有授予学生获取“究明者”类职阶所必须的结业证明——一块由雪山上的岩石与地下的紫色水晶共同雕刻镶嵌成的徽章“启程之证”。
“提灯人”:
提灯人是教导者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他们负责的并不是针对本族的个体进行的教学任务,而是那些进入源域生活的泰拉原生动植物,他们信奉“万物皆有灵”,每一个能够产生意识的生灵如果愿意接受他们的帮助,他们将会义无反顾地施以援手,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
究明者:
出于对未知的好奇与生物的探索本能,即使是源石人形也有专门从事探索的职阶类型,要想从事该职业必须通过“长师”的考核并完成为期四年的“初行”游历之后才可以正式成为一名合格的究明者。其不在有子职阶,但仍有一些非正式的名称如“理学士”“执笔人”“战技师”等。究明者与其他职阶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其拥有一定独自链接“智库中枢”的能力,也就是说其可以在一些条件下不通过“识之网”的辅助获取大量知识,但同时由于这么做会带来极大的核心体思维负荷而产生一种短暂的源石族群特有疾病——“素体壳萎缩症”。这是由于核心体高负荷工作后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可自我修复的损伤的同时体内储能也因为高负荷工作而几乎消耗殆净使得人形的身体会自行分解素体壳来进行损伤修补和能量回复,而由于核心体的源石组成往往比素体壳的部分更加致密导致了消耗大量素体壳成分才能修补小部分核心体损伤的现象。病症一般会在究明者独自链接智库中枢后的数分钟内展现出初期症状——肢体的快速消退、外周拟态组织出现拟态失效、核心体体内移动速度减慢。该疾病一般只需将患者置于源石素体充裕的环境下即可自愈,但也有记录显示历史上有过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额外的医疗干预的病情。
记录者 :
这是唯一支由“终源体”直接选拔的人形队伍,共计84人,每7人被划为一个名为“视区”的小组单位,共计12个“视区”。他们的工作并不涉及任何研究或是生产,他们唯一要做的便是守护在核心区的“智库中枢”与“终源体”身边,辅助并记录世界的时空,而这些时空记录将会被存出入智库中枢中的一个名为“白区”的记录模块中,以供查阅。他们是人形族群中最为脆弱的职阶,他们因为成为这一职阶后在终源体力量作用下高度特化的躯体,失去了大部分用于活动的素体壳,从而逐渐成为如同早期智库中枢的形体,一般来说这些个体最终将因为躯体的固化而最终融入“智库中枢”,但也有一些个体存在特殊状况在中途退出了职阶成为无阶者去开始新的生活,虽然他们在退出职阶的那一刻失去了全视世界的能力,但仍将保有很强的意识感应与链接“识之网”的能力,而且他们仍将处于终源体的直接链接下,所以也有个体将这些“无阶者”称为“游眼”。
守壁人:
现共计24人的精英职阶,但最早由三名“灭源时代”幸存族老担任,自“终源体”设立风暴屏障后,为了防止出现“预料之外”的状况,三名族人自愿前往风暴之中,监视任何可能出现的“意外”,直到族群逐渐繁衍生息,新生代们在结束了自己短暂的成长期后逐渐投入了“源域”的各项工作后,三人才逐渐退出了工作转而成为新守璧人的选拔者,而他们的名字也成为了三大总扇区的名称。守璧人通常2人一组,处于“幻象源石技艺区”中各自依照自己习惯设立的执勤点内,他们负责对勿入风暴层的生命进行识别、监测、引导或驱离的工作,必要时也会采用一定的武力手段。通常成为一名“守璧人”所必须的条件是拥有强大意识感应的同时至少有三名或以上指导者认可其在体术、战斗性源石技艺的能力上比较突出,在符合条件后三名原初守璧人还会亲自对受试者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也因人而异,最后只有三人中有两人或以上同意通过,这名受试者才会被授予“守璧人”职阶,同时受试者还会得到一位由原初守璧人培养并特化成武器形态的“特化小源体”。
巡逻人:
长年巡逻于风暴层内部的一批人形个体,并没有数量上的规定,且每人都会与一名“光炬”小源体共同生活。他们是源域最外围的看门人,长年巡逻于狂暴的风暴之中,处理各种能量爆发导致的不稳定环境,维持源于周边地域的稳定。同时他们也是为数不多能够与外界泰拉人接触,而不被源域律法束缚的个体。定期的外出观察查坎村的状态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甚至一度成为了他们工作的项目之一。
巡逻人中一般将5到10人编为一支出勤队,然后每支出勤队会从不同的“栖屋”开始出发,在1到两个月内到达下一个“栖屋”,然后进行大概为期一周的休整后继续向着下一个“栖屋”前进,每当一支队伍回到自己起始的栖屋后就算是完成了一次任务期,队伍将会进行轮空休整直到再次轮到本队出勤。
“栖屋”是位于一定位置的由源石技艺护盾保护的一栋住所,一般来说会有一名“听风人”长期看守其中,其建筑风格也因为居住其内的“听风人”的喜好而各不相同,其可以为到达此地的人提供充足的保护和物资补充。
“听风人”是一些老资历的巡逻人习惯风暴层生活后仍因为种种原因不愿离开此地后做出的一种选择,他们在得到“识之网”的同意后将会在风暴层中建立自己的“栖屋”,他们熟知此地的各种地形、各种可能的危险,在有出勤队到达时他们将会提供帮助和指导。
制匠:
负责源域内一切有关制造的事务,也是职阶人数最大的一类,也是最早成立“新生代公会”的一个职阶,所谓新生代公会是由原点事件后200年后诞生的新源石人形在独立成年后为了合理分工和逐渐接手由之前的“旧生代”人形们交给他们的管理任务而诞生的组织。制匠们的公会被他们命名为“齿轮”,之所以会以此命名,一方面是因为制匠作为驱动整个源域建设的主体,他们也将自己视为族群的“齿轮”,以此时刻提醒自己肩上的责任是如何的重要,另一方面,这可能也与他们独特的选拔考核项目有关,想要成为一名“制匠”,受试者必须完成以自身为媒介驱动“深层能量网络”的能量流转与物质操控并成功制做一件物品的考核任务,就像齿轮一样引导世界的“律”来制造万事万物。
也因为他们是唯一一类在新生代中具有进入“深层网络”的一个层面进行干涉的职阶,这也使得他们能够更多地看到“终源体”、“识之网”以及“旧生代”们眼中的世界,因此他们也更加理解了世界的本相与族群的意义。
旅人:
他们是泰拉大地上漫游者,是远离族群与故土之人,怀抱着各自的理由或行走于荒原之上,或隐匿于城市之中,体会着这世间的风云流转,探索着未曾踏出的道路。
成为这一职阶的人形或是希望亲眼见证着片土地兴衰浮沉而踏上旅途,或是因为无法原谅自己的过失而进行着长久的自我放逐,理由纵有千万,但自他们踏出源域或是决定不前往源域生活时,他们便已经成了这片亘古大地上的“旅人”。
源石素体武器化原理:
源石素体本质上是大量“理”粒子在吸收巨量能量后产生的规则粒子“理”粒子的实体化产物,其诞生之初便产生了与其本源相同的特性,转运能量影响世界的“律”,也正因这,它立刻就融入了世界深层能量流通的网络中。
先代泰拉人最初发现了“理”粒子的存在,经过世代的研究,泰拉人最终制作出了可以被他们所使用影响的实体“理”粒子——“源石”,之后在深度研究源石的在深层能量网络中的运作后,一种被称为“挤压式崩裂”的武器原型概念被提出,研究人员发现一个源石向外传递能量并再次接收能量时会有一个能量传递的短暂的不可逆方向出先,也就是说当一个源石向一个方向传递完能量后,其必定不会从那个方向再次吸收能量一段时间,而一个源石所能承受的总能量往往是一个可计算的值———其具有极限!而当一块源石吸收了过量能量后,它将会发生被称为“崩裂”的能量释放过程,其过程往往导致理粒子的溢散和之初使其实体化所固定其中的巨量能量。依据这些发现而且设计的武器概念“挤压式崩裂”利用大量的源石集中向中心传递能量,经过合理排列和控制源石体的量,最后导致中心区域的源石产生“崩裂”释放巨大能量,对周围产生破坏。
在“源石族”第一次被泰拉人认知到后,泰拉人为了研究和获得更高的源石利用效率开展了抓捕和使用源石族的行动,而这一行动最后导致了“灭源战争”的爆发,为了更好的与源石族这一具有高度源石技艺控制与免疫的种族战斗,泰拉人通过解析活体状态的源石人形“素体壳”的深层结构,并再次解析源石素体的基本属性后,一种被称为“能键重构”的新技术逐渐形成,并最终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武器设计体系“灭源武装”的核心,“能键重构”的理论依托于“理”粒子实体化技术的逆向实验——即解放“理”粒子,在实验中研究员发现了一些特定情况下高度集中的能量体会对实体化的能量结构造成类似“解锁”的效果,于是第一批“灭源武装”以特定能量发生器和能量爆弹的形式加入战场,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常规武器对源石族使用的防御性源石技艺收效甚微的问题,第一次泰拉人在正面战场上的战损比减小到了100:1的状态,而由于当初考虑的只是如何破坏,并没有考虑过破坏后源石族这一类源石的高度集中体所能释放的恐怖能量,甚至因为这一原因,一些前线战场指挥部因为过于靠近直接被“解锁”的能量夷为平地的现象频发。于是一种特殊的能量吸收与引导装置“储存器”应运而生,其可以在近距离快速将被“解锁”的能量吸收、储存待用,这也让近身战斗在战场上成为了主要的形式。
为此第二批“灭源武装”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近身武器的种类和特殊弹药的配置。然而好景不长,当源石族的高端战力组成及高级生命形态“源石人形”出现在战场上之后,它们恐怖的近身战能力和完全免疫源石技艺的特性使之成为了战场上极为棘手的“麻烦”,普通士兵更本不能看清或者跟上他们的攻击动作,灭源武器无法触及就无法发挥作用,一时间战场局势又回到了最初的阶段。
迫于前线压力,泰拉人不得不明面上与源石族停战,获得了宝贵的武器体系升级时间,“灭源士”计划被提上日程表,这是一项以提高作战个体机动能力为为主导的武器研发计划,计划之初打算研发一种新型智慧机械,让其搭载相应“灭源武装”系统,这些被称为“灭源士一型”的机械的确在机体机动上表现出了媲美“源石人形”的能力,智力方面因为才用了意识装载模块来替代人工智能方面技术的不足,使其具有了基本人类相当的智力,但也正因其搭载的是生物的意识而不是程序,在实际作战中后期出现了大量不知原因的叛逃行为,并在某些案例中出现了“倒戈”行为,在后续调查中发现这一叛逃行为原因可能与这人了解到了一些本不该被他们知道的信息有关,因此“灭源士一型”计划确认失败,虽然在停战后的局部对抗中表现出不俗的战斗力,但最终所有相关资料都被销毁,所有任处于控制中的“灭源士”个体全部遭到拆解销毁。
同时因为“灭源士”计划被部分叛逃者曝光,源石族与泰拉人的战火再次升起,泰拉人不得不加快“灭源士”计划二期的进度,在二期的设想中,他们转变了以往的思路,决定将创造一种专门的生物兵器,一种不需要思考的战争兵器,于是在一系列生物工程的失败后,一种类人生命体被制作出来,他拥有强过普通士兵数倍的身体素质又可以通过植入神经链接物来达到控制思维的效果,他们被称为“灭源士二型”或者“燃源者”,其最大的技术优势就是不再需要外置的“灭源武装”体系支撑战斗,其自身就已经具备了“解锁”和“储存”的能力,虽然这一能力在后期量产型(灭源士三型)中被弱化且需要专人指导后才可习得,虽然不论是二型还是三型的个体在身体素质上与“源石人形”仍有很大差距,但他们依旧凭借其优异的战斗能力和一些专门的能量运用技巧弥补了一部分身体能力的差异。
最终战局因为“燃源者”们的加入使本就为数不多的“源石人形”产生了巨大的伤亡,战争的天平快速向着泰拉人方向倾斜,但也因此加快了“灭源时代”的审判日的降临。值得一提的是,在审判日发生前,泰拉人秘密处理了大部分相关研究资料并停止了生产“燃源者”,甚至在战局的最后,一部分“燃源者”被秘密处理了,同时“灭源士”计划三期也是最后一期被小部分实装到了正面部队中,三期计划是以动力外骨骼搭配在二期计划中取得突破的“神经链接”技术,达到对普通士兵的强化,虽然其实力远不如一期和二期,但却是最“安全”和“经济”的“灭源士”。
源域出场干员设定:
(所有图片未经授权不得使用与转载)